数字化校园招聘管理 需求解读: 2019年以后,互联网+的工作模式替代了大多数传统流程,同时企业在管理和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也更加关注数据结果,有效的量化工作成果。 校园招聘工作也从过去的注重氛围和品牌效应,转化有效量化的成果数据,而有效量化后,不同的企业基于本身工作的流程和性质不同,所呈现出的问题也不一样。 本课程为“点对点”答疑解惑的定制课程,每个模块与校招成果的某个数字绝对相关,每个章节解决一个问题,将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,侧重重点,最大化课程成果。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2020+大学生就业白皮书解读 1、就业趋势综合数据分析(目标企业、薪资、就业时长、偏好分析等8项数字分析) 2、2020+大学生意识形态分析 1)心态变化快——我国不是一个宗教为主的国家,比较缺乏信仰 2)底层逐利快——经发展迅速,金钱意识充斥整个社会 3)意识形态快——社会标签变化(BTA时代即将过去) 4)选择性迷茫——快速跳槽背后的自我认知缺失 5)门当户对——家庭教育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 打开简历入口——雇主品牌的简历 1.雇主品牌画像——我们能吸引哪些人 1)品牌认知度——学生怎么看我们的企业 2)品牌吸引力——我们的企业的优势在哪 3)双向对比画像——目标学生需求VS企业品牌画像
案例模型 2.确定目标,势如破竹 1)精准圈定目标群体 2)提取目标群体就业数据进行分享 3)定向选择合适渠道,最大化投入产出
案例模型 第二部分 优化流程,提升offer成功率 1.offer被拒绝的误解 1)对比未选择——竞争力不强? 2)发送没反馈——学生意愿不强? 结论:大部分offer在发放前,就可以预知成功率
案例模型 2.最有效的措施——流程管控 1)时间科学,让学生不掉队,不灰心 2)成就管理,让学生无法放弃“自己的付出” 3)有效沟通,因为喜欢“你”所以来上班 3.让学生“有事干”——线上实习项目 1)短期有回报——让学生无暇他顾 2)有效学习——能够感受到成长 3)预期管理——对入职后的工作更有期待
案例模型 第三部分:进阶式实习管理 1.大盘留存——从校园人到职场人,不是培训是陪伴 1)社会价值变化带来的失衡——外界认同 2)社会关系变化带来的失衡——社交认同 3)自我认知变化带来的失衡——自我认同 2.精英留存——分层选拔 1)最习惯的生存方式——考试 2)最适应的行为模式——竞争
案例模型——有效分层,选拔精英
定期管理 有效陪伴
评估落地,分层有效性反馈 Q&A 答疑与实际问题解决
|